作者: 时间:2017-11-29 点击数:
2020级
石隽秋,女,1998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自2016年9月起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于2020年6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设计题目为“有序胶原纤维薄膜的电化学构建及特性研究”。2020年9月,保研至同济大学杜建忠教授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杜建忠教授。
石隽秋
电子邮箱:junqiushi@tongji.edu.cn
张卓
电子邮箱:2010439@tongji.edu.cn
梁雪,女,1995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2013年-2017年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获得包装工程学士学位,后推荐免试继续在四川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为食品科学。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应用。2020年6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申请-考核”至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建忠/朱云卿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朱云卿研究员。
梁雪
电子邮箱:xue17@tongji.edu.cn
2021级
陈冉,女,1999年7月出生于安徽宿州市。自2017年9月起就读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于2021年6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期间主要研究靶向纳米药物的构建与表征并发表SCI论文2篇,毕业设计题目为“基于TPGS-吲哚美辛孪药构建协同化疗增敏胶束的研究”。2021年9月,保研至同济大学杜建忠教授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杜建忠教授。
陈冉
电子邮箱:ranchen@tongji.edu.cn
张贝贝,女,1999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于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就读于南昌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为聚合物复合材料,本科毕设课题是“疏水性铵盐掺杂低维钙钛矿实现稳定高效的太阳电池”。2021年9月,保研至同济大学杜建忠教授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杜建忠教授。
张贝贝
电子邮箱:2111083@tongji.edu.cn
刘亚萍,女,1995年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取得工学学士学位,次年于兰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掺杂元素对MnO2合成氨性能的影响,2021年6月于兰州交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随后,2021年9月进入杜建忠/范震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范震研究员。
刘亚萍
电子邮箱:ypl@tongji.edu.cn
强泓儒,男,四川绵阳人。2017年就读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3月到6月在朱云卿研究员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可再生聚合物的构建”并于6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21年9月,保研至同济大学杜建忠/朱云卿课题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朱云卿研究员。
强泓儒
电子邮箱:2111101@tongji.edu.cn
李建华,男,河北省张家口人。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并获得工科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为“多糖基抗肿瘤复合水凝胶的设计制备与表征”,2022年9月保研至同济大学杜建忠教授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杜建忠教授。
李建华
电子邮箱:jhli0111@tongji.edu.cn
顾千禧,女,2000年4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市。自2018年9月起就读于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并于2022年6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设计题目为“零价锌催化的乙烯基醚活性阳离子聚合研究”。2022年9月,保研至同济大学杜建忠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杜建忠教授。
顾千禧
电子邮箱:gqx@tongji.edu.cn
郑丹彤,女,199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自2015年9月起就读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并于2019年6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本科期间主要研究小分子活性物质在食品保鲜的应用。自2019年9月起就读于广西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院,并于2022年6月获得工程硕士学位。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小分子药物和组织修复并发表SCI论文4篇,毕业设计题目为“协同光热疗法抗菌水凝胶的构建及其对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2022年9月,通过申请考核至同济大学杜建忠/胡勇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胡勇研究员。
郑丹彤
电子邮箱:Zhengdt@tongji.edu.cn
刘尚鹏,男,1996年2月出生于甘肃省永靖县。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就读于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后继续在青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活性抗菌敷料,2021年6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22年9月,“申请-考核”至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建忠/范震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范震研究员。
刘尚鹏
电子邮箱:shangpeng@tongji.edu.cn
胡伟,男,1995年生于安徽省宣城市。2018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系,同年9月进入东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一体化研究的工作。于2022年9月通过“申请-考核”进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建忠/范震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范震研究员。
胡伟
电子邮箱:2210571@tongji.edu.cn
滕润鑫,男,江苏连云港人。于2020年9月加入杜建忠/范震课题组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22年3月通过硕博连读选拔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目前研究课题为“创面微环境调控的聚氨基酸材料及其在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研究”。导师:范震教授。
滕润鑫
电子邮箱:rxteng@tongji.edu.cn
2023级
江晶晶,女,1995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同年9月进入苏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囊泡纳米药物用于骨肉瘤的治疗。于2023年9月通过“申请-考核”进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建忠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杜建忠教授。
江晶晶
电子邮箱:jjjiang@tongji.edu.cn
宋芃宇,男,2001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通市。自2019年9月起就读于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并于2023年6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设计题目为“自由基促进的乙烯基醚活性阳离子聚合”。2023年9月,保研至同济大学杜建忠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杜建忠教授。
电子邮箱:2310737@tongji.edu.cn
李佳慧,1997年10月生于天津市。2016-2020年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继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纳米材料、智能纳米药物载体以及肿瘤治疗研究。于2023年9月通过“申请-考核”进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建忠/朱云卿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朱云卿研究员。
电子邮箱:lijh@tongji.edu.cn
徐加喜,男,1996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自2018年9月起就读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于2021年6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硕士期间主要从事抗肿瘤纳米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毕业论文的题目为“多功能介孔硅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及体内外化疗-光动力协同增敏性能的研究”,并荣获“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后就职于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抗体偶联药物的研发工作,2023年9月进入杜建忠/范震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范震研究员。
电子邮箱:xujiaxi@tongji.edu.cn
姜亚楠,女,1997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自2019年9月起于广东药科大学与海军军医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并于2022年6月获得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多肽药物的糖基化修饰的研究,毕业论文的题目为“精氨酸糖基化修饰特立帕肽抗骨松研究”。2023年9月进入杜建忠/范震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范震研究员。
电子邮箱:jiangyanan@tongji.edu.cn
2024级
张源祖,男,2002年出生于广西省南宁市。2020年9月至2024年6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国豪书院应用化学专业,于2024年9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设计题目为“阴阳离子聚合高效合成聚噁唑啉-聚酯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2024年9月,保研至同济大学杜建忠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杜建忠教授。
张源祖
电子邮箱:2050014@tongji.edu.cn
刘尚宁,男,2002年3月出生于山东日照市。自2020年9月起就读于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于2024年7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设计题目为“荧光磁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024年9月,保研至同济大学杜建忠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杜建忠教授。
刘尚宁
电子邮箱:2410738@tongji.edu.cn
徐嘉琪,女,1999年生于河南省新乡市。自2021年9月起就读于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并于2024年6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基于纳米酶的传感分析平台研究,毕业论文的题目为“基于钴金属有机框架的汞离子检测新方法研究”。2024年9月进入杜建忠/范震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范震研究员。
2025级
孟凡莹,女,1999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自2021年9月起于就读于上海大学医学院新药物与新材料专业,并于2024年6月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期间主要从事用于骨修复的生物材料的研究,毕业论文的题目为“年轻血浆外泌体改善骨质疏松及其机制研究”。2025年9月进入杜建忠/范震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范震研究员。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7.杜建忠课题组 All rights reserved.